【裝什麽.就成什麽】
有位木匠砍了一樹,把它做了三個木桶。
一個裝水,就叫,大家用著,
一個裝酒,就叫酒桶,大家搶著、 捧著、 品著。
一個裝糞,就叫糞桶,大家躲著。
桶子是一樣的,都叫做木桶,但是因為裡面裝的東西不同,它的結果、它的命運也就不同了。
人生不也是如此嗎?
#有什麽樣的觀念就有什麽樣的人生,
#有什麽樣的想法就有什麽樣的人生。
桶子是爸爸媽媽給的,
小時候是爸爸媽媽、 老師、 長輩給我們裝東西,
現在長大了,該裝什麽東西,那就要由我們自己來選擇、由我們自己來決定了。
《#內容決定結果》
裝了什麽,你就會變成什麽。
木桶還是一樣的木桶,裝了不一樣的內容物,就會變成不一樣的結果。
因此我每天到底該裝哪些東西呢?我們到底裝了什麼,對我們的人生來講是很重要的。
《#該裝的沒裝》
該裝的時候沒有裝,就會遇到「 書到用時方恨少」 的窘境。
要銷售的時候才發現對產品內容不了解;
要談模式的時候,才發現獎金百分比記得不是很清楚;
當團隊夥伴不學習、當團隊出問題的時候,才發現團隊帶領也是一門學問,知道並不等於自己會做;
要談判、斡旋、溝通的時候,才發現對人性研究太少。
《#不該裝的裝一堆》
該裝的沒有裝,不該裝的卻裝一堆。
最常裝的是「 受害者的情結」:別人都不喜歡我!別人都瞧不起我!別人都欺負我!別人都不要我!我是沒有用的!等等這些自我攻擊、自我傷害的話語。
還有經常裝的是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、行業或團隊裡面的是是非非、東聊西扯一些沒有生產力的事情。
《#該裝什麽》
年紀輕、 學習力好、 記憶力強、 反應快、 有活力,所以趁這個好的時機,就應該裝些有價值的東西進來。
舉例來說,從事直銷行業,首先要把公司、產品、模式這些基本功給搞清楚,不只要知道,最好要能講、能教。接下來是登峰循環的12大流程跟4大文化,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必須記熟、必須會做。
這些有價值的內容多裝一些,那麼接下來團隊壯大了,問題才會少一些,團隊的發展也才會順利一點。
《#不該裝什麽》
恨一個人,腦袋裡面就裝恨的元素,所以你這個人就變成「恨桶」了。
怨天怨地,怨公司製度不好、怨上級老師沒能力、怨下屬夥伴太挑剔、怨旁部門夥伴不幇忙、怨老公賺錢少、怨孩子找麻煩。全天下都讓你給「怨」了,那你得到什麽呢?你得到的是一個超級的大「怨桶」。
疑心生暗鬼,疑東疑西、醋勁大發,於是就變成了「醋桶」。
常常愛說:我很笨,什麽都記不住,於是就變「笨桶」了。
《#重新選擇》
過去不等於未來。如果過去我們裝了一些不對的東西,那也不代表我們未來就一定是不好的。從現在開始,我們可以重新做一個選擇,選擇為我們人生裝進好的內容物,那麽就會就可以預約一個較為美好的人生。
改變人生,就從改變你所裝的「#內容」開始。
重新選擇,去裝你所要的,不要去裝你所不要的、你所害怕的、你所恐懼的。
《#自己不要亂裝》
當你今天領悟到這個道理之後,那麽就要更加的審慎裝進你人生的東西,不要再把對你的人生有害的、有毒的、有污染的、沒有幫助的,裝進你寶貴的「人生桶」裡面來了。
因為想什麽就是裝什麽?看什麽就是裝什麽?聽什麽就是裝什麽?講什麽就是裝什麽?
不好的裝東西裝多了,那麼好的東西就沒有時間、沒有空間去裝了。劣幣驅逐良幣,人生就會變得沒有意義。
《#不要被別人亂裝》
慎選你的環境,受污染的環境都是一些負面的訊息,都是抱怨、 埋怨、 唉聲嘆氣、 灰色思想。如果你長時間的接觸這些污染源,那麼久而久之你也會受到影響,所以要遠離這些不好的環境,避免你的桶子裡面被裝滿一些不良的雜質。
如果你暫時改變不了「垃圾桶」,那麼就請你離「垃圾桶」遠一點,以避免垃圾滿出來之後,裝到你的桶子裡面去了。
《#不要去亂裝別人》
小心謹慎地使用你的語言跟文字,不要去污染到別人。
發牢騷是可以的,但是不要發太多的牢騷,適可而止就好了。
改變就從此刻開始,今天你選擇看這一篇文章,是不是又給你的人生裝進了很棒的東西了呢?
等一下你是看書研讀資料還是打遊戲呢?或者是去抱怨某個惹人厭的人呢?
#你的選擇正在決定你的人生。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