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努力小農》投資小農種碳──結合農業的公正轉型

· 訪客瀏覽文章

努力小農》投資小農種碳──結合農業的公正轉型

 

 

2023年12月4日 週一 上午8:36

 

 

綠能是憲法明定的「天然力」,為全民所有。政府應該要面對未來淨零的公正轉型問題。(照片來源/信傳媒編輯部)

最近工商團體和勞工團體都邀請3位總統候選人出席他們的「面試會」,3位候選人都或多或少釋出利多政見,然而都忽略了未來面對淨零的「公正轉型(Just Transition, JT)」的問題,簡言之,就是企業在未來面對全球淨零時代的競爭力,和勞工的就業機會;利多政見,只是養出更多的慣老闆、慣員工,很難養出競爭力。

公正轉型已入法,怎麼實踐?

在1995年我曾經主持了一項空污費的應用研究計劃,當時我們就發現以新能源車為例,特別是電動機車,絕對是有益於環境的,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利益調節機制,就無法順利推動。果不其然,前幾年電動車如火如荼的成長,但是這兩年遇到極大的瓶頸,我深入了解,是某些電動車廠商利用政府鉅額補貼,創造了一個對其他廠商排他性極強,且對消費者不利的價格條件,以及大量的機車修理店未來的命運也受到極大的衝擊,最終消費者感受到的是受害而非受益,機車全面電動化原本是件勢在必行的事,卻因少數既得利益者想藉政策轉型的機會,無限的拓展自身利益,且犧牲公眾利益,當然就會挫敗。

近年推動綠能也是,台灣的綠能充沛,100%綠電可以在10-20年內報成。可惜,從十多年前「反瘋車」運動,到現在遍地開花的反農地、魚塭光電(種電),都是因為沒有做好公正轉型的田野調查與政策設計,結果只是圖利少數的財團,甚至黑道介入(如爭奪光電利益的台南88槍案)。

綠能是憲法明定的「天然力」,為全民所有

 

我一直主張綠能是憲法明定的「天然力」,為全民所有,必須與當地居民、社區、產業結合,所以提出「公民電廠」的概念,可惜,除了極少數屋頂光電外,其他都是被少數人壟斷,以致綠能讓很多人「臉綠」,未來會受到更多人的抵制,也導致核電復辟、火電成長。

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會員國第28次大會(COP 28)11月30日在杜拜召開,其中討論的重點之一是「淨零下的公正轉型」,因為淨零政策將影響各個國家、產業、公司未來的經營、發展形態,這些轉變必然會使某些人獲利,某些人受害,如何降低損害和利益的矛盾衝突,將是一未來人類共同的問題。

他山之石可以攻錯,我們審視國際領導企業永續的「世界企業永續委員會WBCSD」所倡議的「邁向農業公正轉型的初步見解」,可以一窺公正轉型對於各個產業的影響,特別是農業方面,與各產業的相互依存關係。

面對2050年人口、糧食、氣候的挑戰

按照未來人口成長,和減少饑餓,按照世界資源研究所(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, WRI)的估計,到2050年,糧食供應要比2018年增加60%,這對糧食安全和氣候安全都是極大的挑戰,而這絕非農業部門能夠單獨因應的,需要世界政府、企業、社區、消費者、教育…等各部門通力合會,才能解決。

WBCSD建構了公正轉型的架構,包含了4大支柱(包括:共同的淨零能源、勞動力進化,社區韌性、協作與透明),和2個等級,8個核心應用,以及12個特別實踐。

WBCSD確定了三個與農業結合的關鍵機會

WBCSD是國際商會設立的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,自1992年地球高峰會前設立以來,努力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規範,並遊說各國政府與聯合國建立企業的永續發展環境、法規,對於農業與企業結合也訂定了初步的建議如下:

支持農民和農民主導的氣候倡議。行動與「勞動力進化」「韌性社區」 兩項支柱相關。農民在經濟中佔據關鍵地位,因為他們能夠同時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,例如透過採用再生農業實踐。 「農民主導」並不意味著農民可以獨立解決氣候變遷挑戰,而是意味著解決方案必須以農民為中心,並且農民需要得到更廣泛的農業價值鏈參與者的賦權和支持。

投資數位農業解決方案。此行動與「韌性社區」「協作與透明」公正轉型框架的支柱連結。數位農業解決方案具有巨大的能力,可以透過產生多種效益來實現農業的公正轉型。對農民的好處可能包括確保更好地適應氣候相關的變化、天氣變化和害蟲襲擊,透過更好的農場管理和產品銷售提高農場盈利能力和回報。透過更好的農場管理可以產生與氣候相關的效益,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確保農民實行低影響農業也可以對自然產生正面影響。

再生農業增加土壤碳儲存、蓄水能力和土壤肥力

將農民生計列於範籌3 減排的中心。此行動與公正轉型框架的支柱「共同淨零能耗」、「韌性社區」,「協作與透明」最為契合,和對於價值鏈下游的公司(例如食品加工商和食品零售商),其大部分排放屬於範籌 3:間接的價值鏈排放。其中大部分來自農業和農業投入品的採購。以雀巢為例,據估計, 95% 的排放量屬於範圍 3,其中 71% 來自其產品原料採購活動。 為了解決範籌 3 的排放問題,企業需要與其供應鏈密切合作監控生產活動,以確保在實現減排目標方面取得進展。例如,這可能包括激勵農民轉向再生農業實踐,以增加土壤的碳儲存能力,並提高蓄水能力和土壤肥力。這種轉變減少整個糧食系統的脆弱性,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價值,也為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了價值,並最終為消費者和社會提供了價值。

我非常高興與榮幸有機會參與這場氣候變革行動的盛會,而且符合上述WBCSD的三個關鍵機會,建立了「台灣小農種碳專案」,幫助小農們可以符合國際減碳、土壤碳匯標準共同為台灣與地球減碳。

如果您是消費者,歡迎訂購我們第一次嘗試的長良減碳第一米,可以選購、品嚐我們和小農一年努力的成果。如要訂購請按連結。

如果您是企業,也歡迎投資「小農種碳專案」 ,國際認證量化SDGs,產生的績效成為企業的「ESG投資組合(ESG Investing Portfolio)」的一部分。如要投資,請按連結。